微信扫一扫
近日,中共平南县委组织部发布平南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2024年度考核结果通报,平南法院派驻大洲镇马王村第一书记蒋连峰获评优秀等次。
乡村振兴,“平法”有为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走近蒋连峰,跟随他的脚步,感悟平法人的初心、使命和情怀。
“马王村共有耕地面积790亩,835户,3239人……”谈起在平南县大洲镇马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这段时光,蒋连峰眼中满是深情,每一个数据背后,都是他扎根这片土地的奋斗印记。
迈好驻村“第一步”
2023年9月,蒋连峰来到马王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从司法警察转变为乡村工作者,面对全新且陌生的工作环境,他心里既充满期待,又有些许迷茫。但他深知,既然肩负使命,就必须勇往直前,为马王村的发展全力以赴。
刚到村里,村党支部书记黄伟明向他坦言:“村里办公条件差,很多工作跟不上,你可能会比较辛苦哦。”
当时,马王村办公条件严重匮乏,仅有3台电脑供多人轮流使用,1台老旧打印机时常“罢工”,党务资料整理、数据录入等工作因设备短缺进展缓慢。
为了改善办公条件,蒋连峰一方面积极向“娘家”单位寻求帮助,成功协调到了1台打印机;另一方面,他利用第一书记专项经费购置了新的打印机和电脑。新设备的到来,极大地提升了村委的办公效率。
通过解决办公条件匮乏问题,蒋连峰迈出了驻村的“第一步”,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“两委”干部和村民的信任与支持,让大家看到了他为村子发展努力的决心和行动,也让马王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
做好村民“多面手”
怀着责任与担当,蒋连峰毫不犹豫地化身“多面手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驻村第一书记的使命。
化身“领航员”。马王村四季分明、气候温和,年平均降水量充沛,且以丘陵山地为主,这种气候与土壤条件,恰好契合油茶与中草药的生长需求。经过走访调研,蒋连峰果断锁定油茶与中草药套种的产业模式,并得到了村支书黄伟明的支持。
为推动项目落地,蒋连峰带领村“两委”走家串户做动员,克服了土地流转、群众工作等难题,先后完成55.8亩土地流转、16亩撂荒地整治及30亩图斑整治,顺利推动450亩山地林地用于套种油茶和中草药。
在落实脱贫户政策时,蒋连峰始终聚焦“精准施策”。帮扶对象苏远因年龄偏大无法外出务工,家庭收入微薄。蒋连峰多次上门走访后,结合其实际情况,为他量身定制了蜜蜂养殖帮扶方案。
“养蜂关键在选好蜂箱位置,要背风向阳、远离农田……”蒋连峰实地勘察,协调村集体提供后山闲置林地作为养蜂场,并协助苏远申请小额信贷购买蜂种和蜂箱。为确保养殖成功率,他自学养蜂知识,从网上下载专业教程研究。
“蜂箱要离地面半米高,防止蚂蚁爬进去;取蜜时别伤了蜂王……”蒋连峰每天忙完村里的事务,就到苏远的养蜂场手把手教学,从巢脾搭建、蜂群饲喂到病虫害防治,每个环节都耐心指导,生怕苏远漏过一个细节。
“虽然收入不算很高,但在家门口就能干活,还能照顾家人,多亏了蒋书记手把手教我!”苏远看着蜂箱里忙碌的蜜蜂,眼里满是希望。
化身“服务员”。2023年11月的一个深夜,马王村村委会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,蒋连峰正整理材料,一位村民急匆匆地跑进来,焦急地说:“蒋书记,隔壁老苏家的两个小孩拉肚子,快帮帮忙送她们去医院!她们父母都出去打工了,只有一个老人守在家。”
蒋连峰闻言立刻起身,边往门外走边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。赶到苏家后小心翼翼地将姐妹俩抱上救护车,直奔镇卫生院。路上,他不断轻拍孩子后背安抚:“别怕,叔叔马上带你们看医生。”
经诊断,姐妹俩因吃坏东西导致拉肚子,需住院输液治疗。蒋连峰垫付1000元医药费后,又跑前跑后办理住院手续,直到凌晨才安顿好一切。
安顿好孩子后,蒋连峰第一时间联系姐妹俩的父母:“孩子需要住院观察,你们尽量抽时间回来吧。”电话那头,孩子父母声音哽咽:“蒋书记,多亏您及时帮忙!我们明天下午就能到!”次日上午,连续熬夜的蒋连峰仍坚守床前,直到镇上派来网格员接替照料,才放心回村休息。
化身“协调员”。马王村屋头屯道路坑洼泥泞,严重影响村民出行。蒋连峰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他积极与村“两委”研究申报项目,通过政府项目扶持争取到10万余元资金,打通了直达农户家门口的硬化路,惠及屯内160余名群众。针对良均屯至岭一屯路段夜间出行安全隐患,他又与村“两委”研究后申请革命老区项目经费4万余元,安装了20余盏太阳能路灯。
路灯亮起当晚,老党员苏有文特意绕路走了一圈,感慨地说:“这下好了,晚归的村民再也不用摸黑走路,蒋书记真是把群众的‘急难愁盼’放在了心坎上!”
历经磨炼守初心
“驻村不是‘镀金’,是要把脚印留在泥土里,把民心聚在党旗下。”蒋连峰说。
从司法警察到驻村书记,变的是工作,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。蒋连峰用两年时光,在马王村的土地上刻下“实干”印记,也让“优秀”二字,成为村民口中最朴实的赞誉——“有困难,找蒋书记!”